近日,理学院上海大学超分子化学与催化研究中心于洋教授研究团队以“Water and the Cation-π Interaction”为题在《美国化学会志》(JACS)上发表研究性论文。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朱玉洁博士,超分子中心及理学院化学系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阳离子-π作用和疏水作用是化学中重要的分子间作用力,对生命体系中的分子识别特性起着重要调控作用。阳离子-π作用和疏水作用的相对强弱
2021/08/10应我校超分子化学与催化研究中心于洋教授邀请,2021年5月24日,我国著名超分子化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开大学刘育教授在宝山校区J楼201为我校化学专业师生做了题为“超分子可控组装及生物功能——多层次有机超分子组装与功能研究进展”的精彩报告。本次报告系上海大学理学院“当代科学前沿讲坛”第262讲。
2021/06/02硕士研究生李永生第一作者在PNAS发表论文近期,超分子化学与催化研究中心朱利叶斯・雷贝克教授和于洋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上,先后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题目分别为“Recognition with metallo
2019/11/13第三届超分子化学论坛成功举行 英国皇家化学会旗下的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OCF)杂志为庆祝今年美国两院院士、上海大学特聘雷贝克教授七十五华诞出版了专刊
2019/10/21“Recognition with metallo cavitands”和“Relative hydrophilicities of cis and trans formamides”上海大学超分子化学与催化研究中心及理学院化学系为第一单位
2019/09/26超分子化学与催化研究中心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2018年12月13日至15日,上海大学超分子化学与催化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乐乎新楼学海厅隆重举行,包括雷贝克院士、丁奎岭院士、上海大学副校长吴明红教授、上海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徐甲强教授、化学系党总支书记陈雅丽教授、系主任曹卫国教授和超分子中心主任、欧洲科学院院士赛斯勒教授在内的10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2018/12/18王旋同学近期完成了“Ni-Catalyzed Reductive Coupling of Electron-Rich Aryl Iodides with Tertiary Alkyl Halides(镍催化的富电子的芳香碘与三级卤代烷烃还原偶联)的研究,该成果最近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CS, IF=14.357)
2018/10/24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理工学院Gregory C. Fu 教授访问化学系 应上海大学超分子化学与催化研究中心邀请,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理工学院Gregory C. Fu 教授于9月6日来化学系交流访问,并在校本部乐乎新楼做了学术报告"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s: A Radical Alternative to SN1 and SN2 Reactions"
2018/09/10